2022年,盡管受疫情影響,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保持了高增長的態(tài)勢。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出海的勢頭不減。歐洲的德國、匈牙利,東南亞的印尼、馬來西亞,成為了國內動力電池企業(yè)海外建廠、搶占市場的熱門之地。
12月20日,在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(yè)協會、電池中國網主辦的第七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,匈牙利駐上海總領館、菲律賓貿易與工業(yè)部的相關負責人在發(fā)言中,各自指出其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,表示出了希望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到其國投資合作的意愿。
今年3月,中國動力電池企業(yè)億緯鋰能宣布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子公司簽署意向書,購地建設一座圓柱形電池生產工廠。同樣是在德布勒森,今年8月,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宣布在當地建設電池工廠,規(guī)劃產能為100GWh,投資金額達73.4億歐元(約509億人民幣),這也是寧德時代在歐洲建設的第二座工廠。
在20日當天的演講中,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博嵐介紹,2015年,匈牙利承接了韓國三星SDI的動力電池工廠,之后的六年半里,匈牙利逐漸發(fā)展成為了歐洲電池領域的領頭者。
截至目前,匈牙利國內有38個動力電池生產項目,獲得了總計142億歐元的投資,投資主要來自四個國家,其中韓國是第一大投資國,第二是中國,接下來是德國和日本。目前匈牙利國內最大的單個電池企業(yè)投資方是寧德時代。
博嵐稱,預計到2030年,匈牙利動力電池產能將升至全球第4。
“匈牙利國民經濟30%的產值來自汽車行業(yè)。匈牙利目前的汽車行業(yè)主要是基于德系、法系、美系的傳統(tǒng)燃油車?!辈拐f,“如果我們不行動敏捷,不迅速實現新能源車轉型的話,那我們的經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(zhàn)。”
博嵐說,中國企業(yè)出海的時候,也會把匈牙利作為首批考慮的目的地。不僅因為匈牙利有豐富的資源,中國和匈牙利雙邊關系非常好,還因為匈牙利有優(yōu)越的地理位置。其位于東西方大陸之間,國內有火車、網路聯通歐亞大陸。
在匈牙利2025年的基礎設施規(guī)劃目標中,將會有項目連接德國、土耳其,水路會從法國、德國開始一直到黑海,也會從意大利一直連通到莫斯科,屆時歐洲很多重要的交通樞紐會通過匈牙利,這也彰顯了匈牙利的重要戰(zhàn)略地位。
“目前,通脹是對我們沖擊最大的一個障礙,還有地緣政治的因素,但是一個可靠的政府可以做出敏捷的判斷?!辈拐f,匈牙利在歐盟中有最穩(wěn)定的政府。“與此同時,我們還有歐洲最優(yōu)惠的稅收政策,沒有亂收費、沒有沉重的稅負?!?/p>
2015年,匈牙利成為第一批加入“一帶一路”的歐盟國家,到2022年,中國已經成為匈牙利的第一大投資國。據介紹,最近東航也重新啟動了通往匈牙利的航班,航班班次會逐漸增加,到明年1月,1周會有3次航班,從浦東機場可以直飛布達佩斯。
菲律賓將繼續(xù)致力于改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
雖然目前菲律賓對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(yè)而言還是未開墾之地,但菲律賓貿易與工業(yè)部助理部長格倫.佩尼亞蘭達仍然表示,期待在電池儲能、可再生能源、電動汽車、綠色金屬加工四個領域,特別是在投資和技術交流方面與中國同行建立合作和伙伴關系。
在電池儲能方面,格倫.佩尼亞蘭達稱,截至2022年8月,菲律賓有27個電池儲能項目。目前,呂宋島、米沙鄢島和棉蘭老島電網的總裝機容量為28203 MW。此外,菲律賓投資委員會(BOI)已經批準了總共74個儲能項目,總投資為1200億比索。
在可再生能源方面,根據“菲律賓能源計劃(PEP)”提出的菲律賓低碳能源轉型的目標,2030年菲律賓可再生能源在發(fā)電中占比將達到35%,2040年達到50%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到2040年,菲律賓需要增加52826MW的可再生能源容量。
2022年1月至9月,菲律賓投資委員會批準了總計價值3080億比索的可再生能源投資。格倫.佩尼亞蘭達稱,“這一數字還會繼續(xù)上升,能源部剛剛提升了菲律賓可再生能源產業(yè)的開放度,允許向外資開放項目100%的所有權?!?/p>
在電動汽車產業(yè)方面,2022年9月20日,《電動汽車行業(yè)發(fā)展法》(EVIDA)的實施細則在菲律賓生效。該實施細則為菲律賓電動汽車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了指導,菲律賓電動汽車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。
此外,“電動汽車激勵戰(zhàn)略(EVIS)計劃”將于明年年初實施。該激勵計劃旨在縮小電動汽車與傳統(tǒng)汽車之間的生產成本差距,并在2030年前實現電動汽車本地化生產目標。在短期內,為了促進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頻次,菲律賓將降低電動汽車的關稅。
在綠色金屬加工方面,格倫.佩尼亞蘭達稱,菲律賓有豐富的綠色金屬儲量——鎳、銅和鈷。政府正在制定一項綜合性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以吸引礦產加工商和電池制造商。
而為了支持中國與其它國家對菲投資,菲律賓政府繼續(xù)致力于改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,包括提供《企業(yè)復蘇和企業(yè)稅收激勵(CREATE)法案》中規(guī)定的激勵措施。其中包括:4—7年的所得稅減免期,具體時長取決于投資目的地的層級;資本設備、原材料、零部件和配件的進口免稅;增強性抵扣優(yōu)惠(所得稅減免期之外),包括:人工費額外扣除50%、研發(fā)和培訓費用(菲律賓員工)100%額外扣除、國內投入和電力費用額外扣除50%。

